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第九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二)

发布时间:2023-10-08浏览次数:222

编者按:根据全国悦读中医活动办公室《关于发布第九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图书馆组织开展了悦读中医作品征集活动,评选出“悦读中医好感悟”、“悦读中医好声音”、“悦读中医好视频”和“悦读中医好绘画”等优秀作品。现将优秀作品分期进行展示。


领略诗词里的中医魅力

————从《诗词中医》中感悟中医之美

38520b06d519c70ab2ec11bdd0ebe63.jpg

参考图书《诗词中医》

2022中医学本科一班 张云飞


中华民族悠悠上下,历经五千年的风霜雨雪,将宝贵的精神品格,劳动智慧凝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脱胎的诗词文化,与涉及日常衣食住行多方面的中医文化密切相关,同根同源。在当今,传承并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时代浪潮滚滚而来,从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获取对中医药的文化认同与理解,才能让中医药更好地被大众所接纳与喜爱,展现中医药济世的价值与博大的魅力。

诗词与中医单看某一方,似乎与另一方并未有太大的关系。然而,两者都是由劳动人民的生活中诞生的。《吴越春秋》所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是对上古先民狩猎生活的生动刻画。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引用的药名便有41处之多。我们平素朗朗上口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蒹葭”便是一味中药,又名芦叶,有清肺止咳,利水通淋之效用。《本草纲目》记载其“解诸肉毒“,以“蒹葭”起兴,表达诗词中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愁,爱而不得的哀怨。听起来别有一番意趣。

在边江红、周泽先先生所著的《诗词中医》一书中,诗词的情趣与中医理念相映成趣,读之令人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三大哲学基础之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是对阴阳初始概念的阐释,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及固有规律而被人们所观测到。在诗词中,诗人们对这一现象也做了细致的观察和传神的记录。其中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细品这一句诗,巍峨的泰山仿佛近在眼前,高耸挺拔的山体仿佛将这片天地分割成两片,一侧阳光明媚,宛若拂晓;另一侧阴冷昏暗,宛若黄昏。在此刻,阴阳的概念不再是简单的“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干巴巴的几个字,而是大自然壮阔瑰丽的绝美画卷,读者置身其中,对阴阳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了。

书中更以“悲欢离合,七情涌动”这一章节对中医学“七情”理论在诗词中的体现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人有七情,正常范围内的情绪波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是积极的,反之亦有消极的影响。《素问·举痛论》有言:“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过度的情绪波动对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那么面对人生起起伏伏、波涛坎坷,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在本书中,诗词会给我们答案。李白被赐金放逐,变相的贬谪没有让李白消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的态度。从此后游山玩水,吟诗作乐,便是他面对世俗黑暗官场的答案。苏东坡乘一叶小舟,一贬再贬,从京城到儋州。人生的大落并没有让这个旷达豪迈的汉子颓废,伤心,在短暂的失落之后,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自在,即使离家千里,思念至亲,也不会被负面情绪左右,堕入颓废深渊。人生短短数十载,往往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若不能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便难以应对人生的诸多磨难。

《诗词中医》让我们以古人的视角了解中国古代医药文化,涵盖了阴阳五行、七情、四季变化、养生食疗等多个方面,感受诗词韵律的同时,无形加深了对中医药理解与认同。当诗词遇上了中医,绝非仅仅一加一那么简单。诗词因为中医而变得意蕴丰富,情感丰满了;中医因为诗词而通俗易懂,引人思考。

于我辈而言,传承岐黄薪火,当以诗词为辅,妙不可言。


品中医国学,悟知行合一

                     49cca4f17d5ee226095ac5ffc3a37ba.jpg                  

参考图书《中医国学八讲》

2021级中医学本科二班  靳诗绮

《中医国学八讲》一书先概述什么是国学及什么是中医国学,而后从先秦子学思潮与中国医学的理性建构、先秦道家医学语词整理与研究、两汉经学对中国医学理论的影响、小学与中国医学、目录学与中国医学、文学艺术与中国医学、中国医学的伦理规范等七个方面展现中医国学的学术风貌,为读者了解中医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什么是国学?王明强先生书中对“国学”一词作了详细解释。“国学”一词,原指国家设立的学校,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在“西学东渐”、本国文化式微的历史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是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反击自保的产物,是当时知识界出于对中华学术和文明拯亡救危的忧患意识的反映,其在国内出现的最初面目是以“保存”为显著特征的。笔者以为,从某种层面来讲。在中华民族面对灭种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学”概念,是一种偏向激进的产物,缺乏深入的学理上的探究。当前学术界对“国学”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存在诸多之争。本书作者认为,“国学”之内涵当然既包括人学,也包括天学、地学以及天地之间万物自然规律之学。而中医国学与中华国学一体未分,是中国科学的典范,亦是中华国学的典范。传承弘扬中医离不开国学。

国学对中国医学的影响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诸子的学说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基本走向,同时亦对中医学的理论建构和学术发展奠定了哲理基础。先秦道家典籍中也涉及诸多医学内容,涵盖内科、外科、眼科、骨伤科等多个方面,对我们研究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中医学体系大致在汉代形成,在汉代政治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的经学影响着当时的医学,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在象思维的推理下逐渐形成。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小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的治学门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我们要学习中医,离不开这一阅读文献的工具。中医绵延不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从伦理规约、医德规范和行医规则等各层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文化和规范制度。而中国医学伦理观念的形成得益于儒道佛三家思想,比如,儒家重义轻利的医学价值追求、道家贵命重生、万物平等、佛家慈悲为怀等。

《中医国学八讲》一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从文化、历史、宗教、文献、语言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国学对中医的影响,并探究了中医本身的国学内涵。本书启发我们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重视经史子集的学习,将其作为学习中医的工具。



(文/ 张云飞   靳诗绮   编辑:马亚玲 王丹   审核:何明举  雷天锋 崔海英)


上一篇: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第九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三)

下一篇: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第九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一)